资源详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主题的反思

文件格式:DOC 上传网友:周*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16-01
免费下载

教学反思之四十七

英雄主义的教学必须“脚踏实地” 

——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主题的反思 

 在我的语文课上,孩子们是常有惊人之言的。可不,今天学习学习着《夸父逐日》(这篇课文被我安排成了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我又遭遇尴尬:对我高唱的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凯歌,不少孩子根本就不买帐:

——夸父真是个傻子,以为有点儿神力就可以和太阳玩玩,结果呢,太阳没追到不说,还白搭上了一条性命。不仅赔上一条命,而且还弄干了黄河渭水,不知道多少生物又得遭殃呢?也许现在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恶劣也是那会儿埋下的祸根儿。(柯晨号)

这孩子可能还有点儿调侃,可是更多的孩子可是有理有据的。

——虽说夸父在人们的心中印象是无比的伟大。但实际上他的英雄精神对结果于事无补。太阳并没有因为他的执着与爱心就变得软弱起来。太阳依旧对他毫不留情。对极限挑战固然很英雄,有着崇高的目标也固然让人敬佩,但如果不现实的话这种勇敢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我是夸父,我就绝不会拿生命去和太阳赌气,我会好好地活着,做好我能做好的小事,享受我的人生。(于西南)

——诚然,夸父的形象是高大的。可是为了获得这个“高大”的评语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面对过于强大的对手时,我们是应该选择放弃呢还是坚持执着?我的观点是:放弃也是一种美,生活需要量力而行,踏踏实实。放弃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欲望吧,让我们把希望留给现实。(焦雅)

也许有些偏激,但孩子们的观点起码是真诚的。我知道,这不是讲讲什么是神话什么是理想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透过这番思维碰撞,我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两代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作为文言文,《夸父逐日》几无难点,可是,当我们一旦深入到情感与人生的领域,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孩子们的发言提醒了我:对宣扬英雄主义探险精神的整个第五单元,我已经面临一个尴尬的状态了。对夸父尚且如此,对葬身于“伟大的悲剧”中的斯克特们,对在荒岛中孤零零地生活了十几年的鲁滨逊,对艰难地挣扎在珠穆朗玛峰北峰的刘连满们,对永远也不能够返回地球的和“挑战者号”一同牺牲的七位宇航员,孩子们又会认可他们的英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响应我的号召真心地去佩服他们吗?

我们必须承认,有一些对上一代人和我们这一代人根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对九十年代才出生的孩子们,也许就完全是另一个概念了。

没有什么可以回避的。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鄙俗的物质主义,青春年少的孩子们心中的理想主义的东西正在逐步减少,而功利的实用主义的意识正一天天抬头。第五单元也不可能因为编者的良好愿望就“遗世而独立”。如果不能在孩子们现实思想状况的困境中突围,我的教学,将会陷入自相矛盾的状态,甚至造成学生更多的生命困惑。

是的,必须突围!我推翻了以前围绕着“英雄主义”的慷慨激昂的教学设计,进入了和学生心灵对话,和生活对话的领域。

 一、   和孩子一起探讨,英雄的最可爱之处是热爱平凡的生活。 

孩子们的生活确实和理想中的英雄境界离得太远了。没有硝烟,没有牢狱,没有雪山,更不可能有月球。三点一线的生活是确定了的,即使有鲁滨逊的勇气也决不可能付诸行动。在这样的平淡得有点乏味儿的校园中去谈冒险去谈英雄,确实很有些苍白和可笑甚至造成误导。

那就不谈英雄了吗?不,让我们把视线由仰视变成平视,让我们把英雄们当作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来对话吧。我和学生一起深情地品味斯科特悲伤而又坚决地给妻子写遗书的细节,感悟刘连满们面对美丽的珠穆朗玛峰时对生命的豪情与珍爱,分享着鲁滨逊重新找到生命意义的快乐,争论着里根总把宇航员们在世时带给人们的生机爱和欢乐放在宇航事业之前是否妥当……

就这样在无声无息之中,我们让英雄从神坛上走了下来。当英雄一旦回归生活,他们的气息就和孩子们息息相通了。没有仰视的阅读让英雄走进了心灵让语文也走进心灵。

二、       和孩子一起研究,所有探险的终极其实都是心灵的探险。 

再多探险的故事也构筑不起孩子们探险的平台。孩子们说得很对,就挑战自然而言,绝不需要太多的人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谁也不可否认,人类社会逶迤前行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挑战极限的英雄的历史。那其中的奥妙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向最艰苦的自然挑战仅仅只是探险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探险的本质和价值其实在于:人类对自我的永不满足,人类对自我心灵的锤炼与提升。

有了这点认识,第五单元的教学就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局面。用不着去纠缠茨威格的想象是否合理,也用不着去指责笛福的小说过于神化,当然也就再不会为了夸父是傻还是聪明的问题困惑。让我们的解剖刀和显微镜直指英雄的心灵世界吧:不喋喋不休于探险事件的本身,而着重探究体会在这个过程当中英雄们心灵的逐渐坚强厚实丰润与细腻。如果我们听懂了英雄们心灵跳动的声音,这几个故事的挖掘就别有洞天了。

三、    和孩子一起定义,英雄的本质是实践真正的生活。 

自课堂“夸父”事件后,我对第五单元的整合教学是由一个问题提挈起来的,那就是:平视英雄,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定义。

在《真正的英雄》中,里根总统对英雄的定义是耐人寻味的。他说: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的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乃至献出生命。

这句话对英雄的定义耐人寻味。难道说还有一种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吗?

我把这句话作为了整个单元教学的一个起点。我和学生一起去探寻怎么做才叫“实践真正的生活”。在不断地讨论中,孩子们渐渐明白了,这里的“真正的生活”并不仅仅是指崇高而艰苦的事业——不论是挑战南极还是珠穆朗玛峰抑或是孤岛与太空。英雄的现实意义在于:他们认真地生活,极具事业心和自尊心,并不断地超越平凡。哪怕他们没有机会进入“星际之外”而青史留名,他们依旧会生活得鲜花烂漫。所谓“真正的生活”,一语而中英雄的生活境界——那是里根用极为智慧和人性的语言描绘的境界:他们的怀里揣着母校的旗子,他们吹奏着萨克管,他们在南加州的棉田里劳动,他们喜欢弹钢琴,他们有梦想,他们绝不惧怕困难,他们凝聚着孩子与未来的想象力。

这就是英雄——他们不过是一群很真诚很认真很激情地生活着的人们。如果你热爱生活,那你就已经是半个英雄了。如果你还能设计生活并把握生活的走向,那你就是真真正正的英雄了。

课上到这个份上,我才发觉自己松了一口气。我终于在对英雄的冥想中和孩子们一起杀开了一条血路。我们突围了,我们脚踏实地地很幸福地感觉到:原来我们自己也可能成为英雄!

突围第五单元,我深切地感受到:教材仅仅是教材而已。如果它们和生活还有一段距离的话,那么,教师要作这样的一位智者:绝不盲从,直面距离,调整高度,化爱为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