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详情

《观舞记》教案8

文件格式:DOC 上传网友:郑*梅
文件大小:63K    8张 上传时间:2016-02
免费下载
观舞记
——献给印度舞蹈家卡垃玛姐妹
冰心
学法导引
1.本文对舞蹈艺术的描写优美生动,应该有感性具体的认识;
2.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要积极接触、吸收、借鉴;
3.学会积累古今诗文中描写歌舞的精彩句子;
4.学会模仿、运用语言表现某种艺术的写法。
知识要点精讲
【字词积累】
静穆:安静庄严。
嗔chēn视:生气地看。
清扬:清纯,飞扬(在空中飘动)。
颦pín蹙cù:皱着眉头,形容忧愁。
粲càn然:笑时露出牙齿的样子。
端凝:端正安祥地,聚精会神地。
惆怅:伤感;失意。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行动。
铮铮:拟声词,多指金属相击的声音。
笑颊:笑脸。颊:脸的两颊。
惊鸿:惊飞的大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息息相通:比喻关系密切,呼吸相关连。
叱chì咤zhà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浑身解xiè数:形容使出全身的本领。
离合悲欢:分离,团聚,悲哀,喜悦,表示不同的心情和遭遇。也作“悲欢离合”。
本色当行háng: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高视阔步:形容气概不凡或态度傲慢。
【文学常识】
1.作者
冰心(1900~1999年),福建福州人,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早在“五四”时期她就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加入“文学研究会”。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诗集有《繁星》、《春水》;儿童作品有《寄小读者》。解放后,她又写《再寄小读者》和《归国以后》、《樱花赞》《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散文集。1980年,她的短篇小说《空巢》和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背景: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跳舞。在哈帕和莫亨殊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铜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这些都是当时流行舞蹈的佐证。
到了吠陀时代,印度舞蹈有了明显的发展,而且有了文字记载。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大文法家波尔尼也曾提到过“舞蹈”一词。至于在印度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其中写到:“在阿逾陀日夜举行舞会和音乐会,供国王享乐”“一位舞者的优美的舞姿使罗婆那为之陶醉”。
到了迦梨陀娑时期(公元5世纪),印度舞蹈又得到重大发展。
同音乐一样,舞蹈艺术也是一种谋生手段,印度自古以来时兴舞女在寺庙跳舞,迦梨陀娑曾经描写到当时一些寺庙中的舞女情况。在拜纳的《戒日王本行》中提到了戒日王的儿子过生日跳舞的舞伎们。但是据史料记载,音乐舞蹈方面的专业艺人已受到社会歧视,当时婆罗多仙人曾写了一长篇故事,描述演员在社会上卑贱的地位。不过音乐和舞蹈艺术本身是很受重视的,各阶级的男子和妇女都学习这两种艺术。
课文整合
【课文结构】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写的是作者观看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表演的情形,赞美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根据情节的发展的先后顺序,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10自然段):从切身感受出发,歌颂印度卡拉玛姐妹舞技的高超。
第二部分(11~18自然段):通过对卡拉玛姐妹舞姿的描绘,具体说明她们高超的舞技。
第三部分(19~22自然段):揭示了印度文化是滋润印度舞蹈的食粮,表达了对卡拉玛姐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课文揽胜】
1.处处显出一种和谐美,充满诗情画意,美不胜收。以设问开头,“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假如……/假如……/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用诗一般的语言结尾:“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朵的红花似的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谢他们的友谊和热情,感谢他们把拉克希曼姐妹送来的盛意!”
2.构思精巧,钱线缜密。层次清楚,玲珑剔透。孰前孰后,孰详孰略,处处皆宜,浑然一体,这种和谐美同样也表现在语言上,安排句式,骈散相宜,错落有致。间有联珠排比,更使气势飞动。遣词用语,文白相宜,妙语连珠。洗炼而又活泼,典雅而清淅。色彩斑驳,文采飞扬。细读全文,可用苏东坡的一句诗来概括它的艺术特色:“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材精彩赏析】
1.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语句优美。所谓“贫乏”是作者自谦的说法,同时是为了衬托出卡拉玛舞蹈技艺的高超。
2.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民族和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吸引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3.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4.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功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权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⑴文段中哪些描写写出了印度舞蹈的民族特色?
⑵作者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⑶虽然观众和演员的国籍不同,语言不通,“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想想看,这是什么原因?
 
⑷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来表现舞蹈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举例说明。
 
⑸文中引用白居易的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课外类文赏析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了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哪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把以上文字分为两层,并概括每层大意:
第一层(        ),层意:                                          
第二层(        ),层意:                                           。
2.在第1节中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并简述理由。
 
3.这几节文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请写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
 A.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本体                             ,喻体:                          
B.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本体                             ,喻体:                           
4.写王小玉演唱,为什么要写“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这节中还有一句类似作用的句子,请用线画出来。
作文素材库
1.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2.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教材跟踪训练
语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粲然       咿哑    浑身解数    
尽态极妍    颦蹙    褶裙
2.解释下列词语:
本色当行:
粲然:
嗔视:
尽态极妍: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   )
(2)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              (   )
(3)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    )
4.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创新阅读
(一)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虽然卡拉玛以她22岁的年华 ,已过了17年的舞台生活;12岁的拉达也已经有了4年的演出经验,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伟大的大地母亲,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最使人惆怅的是她们刚显示给中国人民以她们“游龙”般的舞姿,因着她们祖国广大人民的需求,她们又将在两三天内“惊鸿”般地飞了回去!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们的南印度故乡那样的丰满芬芳的花朵,我们只能学她们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充满诗意的说法: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朵的红花似的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谢他们的友谊和热情,感谢他们把拉克希曼姐妹送的的盛意!
1.“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一句中“大榕树”比喻什么?
  
2.为什么用“惊鸿”来比喻这两位舞蹈家的体态?
 
3.第二段说大地母亲的“伟大”,这“伟大”指的是什么?“伟大的大地母亲”指的又是什么?
 
4.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感情?
              (二) 那条河流
我怀念那条河流。
a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芳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理所当然地属于我们。
我在河湾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意,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在静夜里向身后的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我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这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的?
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堆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的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漩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惟一属于我们的事物。
b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的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
1.第3段中有四个“理所当然”构成的排比句,强调了“我”     的心态。文中与此相照应的句子还有:“                 ”、“            
             ”等。(取首尾词,中间可打省略号)
2.结合语境,揣摩并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1)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
两个“小小的”描写出          ,“战争的恐惧”“过分的伤害”表现了
         。
(2)“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
本句采用了拟人手法,“遗体”描写出                 的惨境,“无言诉说”呈现出    的气氛,全句抒发了作者           。
3.结合全文,简析画线句的a、b深层含义。
 (1)a句为什么把河流比喻成“孤独的琴弦”?
 
 (2)b句怎样理解“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为什么说“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
 
4.填空答问:
(1)统观全文,作者用了对比的写法:写河流,当初      ,现在     ,反差强烈;写“我”对河流的认识,当初以为“    ”,现在意识到要“     ”,巨大。
(2)结尾部分,“我内心的河床”指         ,作者希望“复活”的不仅是   
    ,而且是          。
研究题
说说下面各是什么商品的广告:
随心所浴     一孔之见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万无一失     不打不相识     口蜜腹健
一抿惊人     聪明不必绝顶    百衣百顺
 
参考答案及点拨:
[教材精彩赏析]⑴作者通过介绍卡拉玛姐妹表演舞蹈的背景,“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表现了印度舞蹈浓烈的宗教色彩,鲜明的民族特色。  ⑵卡拉玛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中,她完全沉醉了,她已不再是自己,而是故事中的人物,已进入了“忘我”的境界,所以作者才如此说。  ⑶是因为人类对美的感受是相通的,音乐和舞蹈是没有国界的。 ⑷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忽而双眉颦蹙……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说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像,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⑸生动形象地表现卡拉玛姐妹舞姿的优美。
课外类文赏析:1.第一层(第一节)写白妞的外貌。 第二层(第2、3节)写白妞的演唱  2.略  3.A、本体:声音越唱越高。 喻体: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B、本体:演唱声音与弦子声相和相合。 喻体:花坞春晓,好鸟乱鸣。 4.以听从“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的被陶醉情态,侧面表现白妞的精湛技艺。“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教材跟踪训练
语言知识及运用:略
创新阅读:(一)1.“大榕树”比喻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2.用“惊鸿”来形容她们体态轻盈,同时也表现了她们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之短。  3.表现了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的胸怀  印度的广大的人民群众   4.表达了对表演者的无比的谢意。
(二)1.当初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却不懂得珍惜  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我那浮浅……理所当然  我仍然觉得……而且永远   2.(1)小生命的脆弱  在人类的伤害下处境的危险  (2)河水枯竭、生命死亡   悲凉、衰败  对人们破坏自然环境的愤慨  3。(1)因为它哺育了众多的生灵,弹奏着生命的乐章,却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理解、珍惜和爱护。 (2)因为我们与大自然的关系,就像鱼和水的关系。大自然是人与万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像是水是鱼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如果不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必将毁灭自己。  4。(1)生机盎然  成了干涸的遗体   理所当然地属于我们   理所当然地去珍惜  (2)人的心灵  没有被污染、没有干涸的河流   人没有被污染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