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详情

《扁鹊见蔡桓公》课堂实录

文件格式:DOC 上传网友:蒋*升
文件大小:    上传时间:2016-07
免费下载

 
师:我们常常用哪些语言来形容一个人医术高明?生甲:妙手回春。生乙:华佗在世。生丙:扁鹊在世。师:扁鹊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有一次,扁鹊行医到了虢国,虢国的太子病死了,正准备下葬。扁鹊问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断定太子并没有死,还能救治。扁鹊先用针刺疗法给太子治病,一会儿,太子就苏醒了;接着扁鹊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他又配汤药给太子喝,仅服了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随扁鹊一起去进见蔡桓公!(板书课题)
师:抢答(1)、说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的意义。

生:文中一共有三个通假字,“齐”通“剂”,“汤”通“烫”,“还”通“旋”。

师:抢答(2)说出词语“走”“故”“索”“居”“益”“深”的古今异义。

生:“走“的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故”的古义是特意,今义是所以。“索”的古义是找,今义是探索。“居”的古义是过了,今义是居住。“益”的古义是更加,今义是利益。“深”的古义是严重,今义是与浅相对。

师:掌握得非常好。那么老师再检查一下预习情况。(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语言简洁,不超过15个字。

生1:本文写了扁鹊进见蔡桓公的事。

生2: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事。

生3:本文写了蔡桓公拒绝治病而死的事

…………

师:看来同学们站在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的概括法,非常好!今天我们有三个问题要同学们探讨。(1)这里有一组数据5、4、3、2、1,你能说说它们分别代表课文的什么吗?(2)你对文中的哪一情节特有感触,你能用你的语言、表情或者动作给精彩的表演表演吗?(3)学了本文,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呢?能用“我从-------------明白了--------”的句式概括吗?(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交流展示)

师:第一个问题,文中的“5、4、3、2、1”分别代表什么?生:5代表5个场景。师:哪5个场景?生1:三次进谏和转身跑以及桓侯死的场景。“4”代表扁鹊4次进见蔡桓公,“3”代表3种治疗方法,“2”代表文中2个人,“1”代表1种结局。师:非常好!还有其它意见吗?生2:我觉得其中的“4”还代表蔡桓公病的四种程度。师:他说得有道理吗?学生回答:有道理!

师:你对文中哪个情节特有感触?能表演表演吗?生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指出他有病时,蔡桓公一边摇头,一边摆手说:“寡—人一无一疾。”(作摆手状) 生2:我想桓侯应该是非常生气,满脸怒色,使劲地拍一下桌子,说:“寡人无疾!”(作拍案状,师生大笑)

生3:他当时可能正在看奏折,会把奏折使劲一摔,说:“寡人无疾!”

师:当时的奏折是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用麻绳或皮条串起来,叫“策(册)”。这一摔,声音很大,群臣俱惊。 生4:他还会说:“我没有病。不信咱们就比试比试。”(双手作格斗状,众生大笑)师:(笑)这样做未免有失一国之君的风度吧!生5:还会把正在批奏折的笔一扔,说“寡人无疾!”(作掷笔状) 生6:他当时正坐在桌子边,一生气,把桌子掀了。 师:噢,很有可能,他还可能把长袍的大袖子一拂,说:“寡人无疾!”还可能扭过脸不看扁鹊,一点也不客气。(板书:一见  无疾)

……….

师:学了本文你有何启示?生1:我从文中蔡桓公不听扁鹊劝告最终而死明白了有了缺点就要改正,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和帮助。生2:我从文中蔡桓公有了小病不医治导致不治而丧命懂得了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生3:我从扁鹊多次劝谏蔡桓公不听启示了我们对别人提建议或意见要讲究方式方法的。生4:…………….

师:看来同学们受到的启示可深刻,那你们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从中又受到哪些启示呢?生1:我读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我从中受到的启示是做人不能太狂妄自大!生2:我读过《浓烟和烟囱》我明白了做人要实在,踏踏实实。生3:………..

师:《扁鹊见蔡桓公》这则寓言正是通过一则小故事阐述了一个人生的哲理。请大家看下面这则小寓言《北人啖菱》,它寄托了什么意思呢?生:(自己阅读、翻译,教师个别指点) 师:(手执菱角)大家见过菱角吗?吃过吗?怎么吃?生:剥了皮吃。师:剥了皮,吃里面的果肉。最后一个小问题:菱角是长在山上,还是长在水里呢?生:水里。师:可是,有个北方人却不这样认为。请一位同学把故事讲一讲。生:有个北方人,从来没见过菱角,他在南方做官。一次宴席上吃菱角,这个北方人连壳一起吃到嘴里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这个北方人却掩饰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把壳一起吃进去,为的是想清火解热呀厂问话的人又说:“你们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广这个北方人说:“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呢?” 师:这个同学翻译得非常好!(鼓掌)这则寓言有什么含义呢?: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对一件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否则就会闹 出笑话的。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是太好了!(鼓掌)这是孔子在两个多年 前说过的至理名言。生:做人要诚实。生: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能装懂,要敢于承认,要接受别人的帮助。师:他说得多好啊!那么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生:有吧!有时上课老师问我们这个问题懂不懂,有些同学明明不会,也说会。

师:你这样做过吗?生:做过。 师:为了你的诚实,老师把这枚菱角送给你,让我们共勉。(稍停)课文中的桓侯掩饰的是自己的病,故事中的北方人掩饰的是自己的无知,而我们很多同学掩饰的是自己的缺点、错误,古今一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是很正常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对待这些缺点、错误。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这样我们就会在学习中不断成熟,在老师、家长、朋友的帮助下健康成长。大家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