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详情

免费下载教学原创《第24课:河中石兽》教案教学设计

文件格式:DOC 上传网友:刘*萍
文件大小:48K    6页 上传时间:2017-04
免费下载
《河中石兽》翻译和教案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注释:
 1.沧州: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2.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3.阅:经历。岁:年。余:多。4.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5.木柿:木片。
6.湮:埋没。7.颠(一本“傎”):颠倒、错乱。8.河兵:治河的士兵。
9.啮:本意是"咬".这里是冲刷,冲击的意思。坎穴:洞坑。10.臆断:主观判断。
11已:停止。12是非:这不是 是:这 非:不是。13如:按照。14设帐:设立学管教学。15.竟:最终。 16.并:一起。17.临:岸边。18.圮:倒塌。19.曳:牵引,拖着。 20、钯:通“耙”,整地的农具。21.但:只。22.倒掷:倾倒。
23.盖: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24.暴涨:凶猛的河水。25.尔辈:你们。
26.干:岸边。27.临:面对。28.并:一起29.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0.求:寻找。31.以为:认为。32.盖:因为。33.溯:逆流而上。
34.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 今义:一种学科。
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一、识一位学者。
【PPT课件出示】
1、清代:爱新觉罗家族统治268年。
    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从顺治元年清朝入关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朝爱新觉罗家族十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先后统治全国共268年。
2、清代有一位著名学者,他曾任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四库全书》把古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档。
清代有一位著名学者,他自幼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公元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乡试中解元(乡试第一名),公元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后入翰林院供职“庶吉士”。
清代有一位著名学者,他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遗著有《阅微草堂笔记》。嘉庆帝御赐碑文——
    敏而好学可为文
    授之以政无不达
    他叫纪昀,字晓岚,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3、《阅微草堂笔记》是清朝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纪昀(纪晓岚)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或则亲身所听闻与身边的人所经历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南至滇黔、两广和台湾,并旁及南洋等地。
二、明一个道理。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却发现石兽既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却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人们按照老兵的话寻找,果然在上游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课文《河中石兽》中便有答案。
1、同座比赛读课文。
2、分组讨论译课文。(出示PPT课件订正)
3、设置话题议课文:
话题一:文中人物的“找”。
寻找经过 人物 寻找的地点 结果
第一种 寺僧 顺流而下 无迹
第二种 讲学家 原地沙下 失败
第三种 老河工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PPT课件出示】上游 →→→→→→→→→→ ┌──┐下游→→
水流方向 →→→→→→→→ │石兽│→→→→
河床━┯━━━━━━━━━━━━┷┯━河床
        B│ 石兽逆行←←┌─┘A
             │ ┌─┘ ↓↓
         │ ┌─┘ 石兽下沉
                 │ ┌─┘
              │┌─┘
│ ┌─┘
      C├─┘
话题二:文中人物的“笑 ”。
讲学家的“笑 ”是嘲笑庙僧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做法,即讲学家笑庙僧的愚昧无知。
    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观点的错误和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但老河兵主要是笑讲学家的自以为是。